脾胃不好的人,秋天别吃这4种水果

发布于 2024-09-27 19:40:06 四季保健

 

 

步入秋季,身边感冒与患病的朋友数量骤增,是否因免疫力欠佳,需如何滋补以强健身躯?

 

脾胃不好的人,秋天别吃这4种水果

 

其实,从中医视角审视,这些症状与肺部息息相关,肺乃抵御病毒侵袭的首道防线。秋季空气渐趋干燥、寒凉,寒邪与燥邪均易伤肺。

 

而我们所言的免疫力低下,在中医理论中,实则因病毒侵袭脾胃,导致脾胃运化气血功能衰退,故根本之道在于固护脾胃。

 

尽管秋季相较于其他时节,更适宜品尝水果,但脾胃不佳者仍需谨慎选择。

 

特别是某些水果,脾胃健壮者食用可止咳、润燥,而脾胃虚弱者食用,却可能“适得其反”,加剧病情。

 

1.柿子

 

《随息居饮食谱》中,鲜柿被赞誉为“甘寒养肺胃之阴,尤宜火燥津枯之质”。这意味着,对于那些阴虚体质、内郁热气的人群,如常发怒、面部长痘、口干口渴、口腔溃疡及便秘等上火症状者,品尝一颗甘甜的柿子,无疑是清燥降火的佳选。

 

然而,柿子的寒性也伴随着诸多食用禁忌。首先,需节制食量,每日一颗足矣。其次,应避免空腹食用,且不宜连皮同食。再者,柿子与螃蟹同食并不推荐。对于脾胃虚寒、寒湿体质者,食用柿子可能会加剧体内寒湿。此外,外感咳嗽与痰湿咳嗽者也应避免食用。

 

为了调和柿子的寒性,古人智慧地将其晾晒成柿饼。经过阳光的洗礼,柿饼的寒性得以缓解,变得更为平和。虽然柿饼在清肺热方面的效果稍逊于鲜柿,但其润肺燥的功效依然显著。对于干咳、久咳者,可将柿饼与川贝粉同蒸后食用,以达清火润燥、止咳化痰之效。柿饼还具健脾补胃之功,尤擅治疗反胃呕吐、泄泻等症。

 

阴虚症患者,如干咳久咳、手足心热、心烦内热、潮热盗汗等,其舌象往往表现为瘦长、舌质偏红、苔少。此时,可尝试珠玉二宝粥,以治疗各种阴虚之症。

 

珠玉二宝粥

 

食材:铁棍山药100克,生薏米100克,柿霜饼1个。

 

做法:薏米清水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去皮后捣泥,柿霜饼不要洗,切成小块备用。锅中加水,倒入山药泥和薏米,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熬煮待粥煮至黏稠后,加入柿饼碎,当柿霜融化、柿饼软烂即可食用。



 

 

2.梨

 

《本草纲目》有云:“梨可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今人痰病火病者众,梨之益处颇丰,但不宜过量食用。”

 

梨主要用于治疗痰病与火病。因此,若你出现喉咙痒(热咳表现为喉咙痛)、流清涕、痰白、舌苔薄白等症状,食用梨子只会加剧咳嗽。

 

这些症状均为寒性表现,此时食用梨子,无异于寒上加寒,咳嗽势必愈发严重。

 

《本草经疏》亦指出:“肺寒咳嗽、脾虚泄泻、腹痛冷积、寒痰痰饮等症患者,应忌食梨子。”

 

若属热咳,即伴有喉咙痛、黄痰、流黄鼻涕、舌苔薄黄等症状,则适宜食用梨子,但务必熟食,如炖煮或熬膏,以去除其寒凉之性。

 

3.西瓜

 

西瓜,性寒味甘,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然而,进入秋季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阳气开始内敛,脾胃功能相对减弱,此时食用过多西瓜,其寒性易伤及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引发或加重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脾胃虚寒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食物难以被充分消化吸收,湿气内生,形成“寒湿内蕴”的体质状态。长期如此,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健康问题,如免疫力下降、易感风寒等。

 

4.柚子

 

随着季节的更迭,柚子已悄然上市。其酸甜多汁的口感,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然而,在中医的视角下,柚子的评价却略显平淡。

 

《食疗本草》中提到:“柚子味酸,不宜多食。”而《证类本草》也指出:“柚子肉味甘酸,多食易生痰,恐非益处。”此外,《随息居饮食谱》亦提到柚子“酸寒,多食有弊”。

 

 

柚子的寒性使得脾胃阳虚、体质偏寒者,甚至一些平时身体状况尚可的人,在过量食用后都可能出现腹泻。更为重要的是,柚子被誉为“药物公敌”。例如,与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同食,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如肌肉溶解等。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在利用柚子进行食疗时,往往选择柚子皮。柚子皮性温,具有止咳化痰、醒脾开胃的功效。若想利用柚子皮止咳,不妨尝试制作柚子皮止咳茶。

 

柚子皮止咳茶

 

做法:削掉最外层的黄皮,留下里层的白瓤,黄皮很苦涩,如果能接受的话也可以留下来。留下皮50~100克左右,倒入2000毫升清水,用中火煮20分钟后放入适量冰糖即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并未将水果视为原罪。食用水果的关键在于了解其寒热性质,并结合自身的脾胃和体质情况来判断是否食用。

 

秋季可选择一些性温或平和的水果,如苹果、梨(煮熟后更佳),既能补充水分,又不会过于寒凉,更适合脾胃较弱的人群。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养生保健参考作用,不能代替诊疗治病作用。如有身体不适,请根据自身情况到医疗机构诊治。

上一篇 : “贴秋膘”不能过度进补 秋分后牢记这些事!

下一篇 : 小鱼际的几种变化,可能暗示五种疾病!与肝胆、血液有关系

最新图集

热读排行

春暖花开,过敏性鼻炎来犯,该如何预防

栏目ID=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