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发布于 2022-05-02 13:16:41 心理常识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也许那不仅仅是小癖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癖好或者习惯,比如有些人喜欢用买买买来释放压力,有些人喜欢囤东西来让自己开心,有些人喜欢玩游戏来排解寂寞......但如果你对这些小癖好的依赖达到了一定程度,你可能就患上了精神疾病,要小心为上。

 

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1
 

网购成瘾

 

网购已成为当下人们必备的一项生活技能,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还能发挥“解压、排解空虚”的作用,但如果你总是控制不了买买买的冲动,那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网购成瘾。
 
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网购成瘾也叫强迫性购物、冲动性购物,是一种精神疾病,在最新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里,被归在“其他特定的冲动控制障碍”下。
 
网购成瘾与赌博和酗酒成瘾是一个道理, 当事人完全是在情不自禁的情况下这么做的, 他们发现根本无法管住自己, 哪怕因此欠下了巨额债务,哪怕家人和朋友跟自己都闹掰了,还是忍不住想“剁手”。一不购物,他们就感觉非常痛苦,但买完后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继而继续买买买。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位骨灰级网购成瘾的患者,因为担心影响了自己双十一的“剁手”计划,竟然在得了阑尾炎的情况下,要求医生延期手术,有没有感觉真的病的不轻?
 
这里再帮大家划下重点:如果你出现了反复冲动性购物,买的东西并不是日常所需或者实用价值不高,但仍然控制不住购买的欲望,买完后会陷入自责中,并且这种情况持续3个月及以上,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2
 

游戏成瘾

 

磊磊是一名初三学生,他是从初二暑假开始玩游戏的,当时每天玩4个小时以上,开学后每个周末在家都玩。等到10月份,他对父母说头疼、头昏,不能上学,但家人把他接回家,他的“病”就不药而愈了,又开始天天玩游戏,每天玩游戏时间达6小时以上,有时候连饭都忘了吃,家人劝阻不听,便把网线断掉,结果磊磊变得异常烦躁,不断摔东西、骂脏话,父母只能带他去医院,医生说磊磊是“游戏成瘾”了。
 
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游戏成瘾也是一种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把它作为一种新增疾病纳入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并明确了游戏成瘾的三个核心特征:

 

 
●  对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时长、结束、场合等失去控制;游戏在他心中的地位要高于一切,即便是因为游戏造成负面后果,比如人际关系破裂、职业或学业受影响、健康损害等,仍然无法停止;
 
●  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通常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满足所有的诊断核心特征并且症状严重时,时程可能更短;
 
●  游戏行为模式导致明显的个人、家庭、人际关系、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损伤。
 
有医生用一句话概括了普通游戏爱好者和游戏成瘾者的区别:前者是控制游戏,而后者是被游戏控制了,小编看完后觉得太精辟了。
 
游戏成瘾不仅会导致睡眠紊乱、癫痫发作等躯体问题,引发易怒、焦虑、攻击言行等精神行为问题,还会导致社会功能损害,比如拒绝上学和社交活动,家庭冲突增多,学业成就、职业绩效受损等,磊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对于游戏成瘾这个问题,我们千万不能大意。
 

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3
 

囤积癖

 

爱囤东西不是病,但如果你存在过度或病态的囤积行为,那就要警惕囤积障碍了,它是最近几年才被正式列为一种精神疾病的。
 
啥叫过度或者病态囤积行为呢?
 

与正常爱好收集的人相比,有囤积障碍的人有两大特点

 

 
一是会不断购买、囤积一些低价值或者无价值的物品,比如不穿的衣服、旧报纸、废旧物品等,有些人甚至会整天在马路上寻找废物,并视为“珍宝”;
 
二是很难断舍离,一些没用或者用坏的东西也不会丢弃,或者丢弃时会觉得非常痛苦。因为他们会把物品过度拟人化,将保证物品安全作为己任。
 
由于物品不断大量堆积,再加上有囤积障碍的人并不会进行整理分类,会导致生活环境混乱不堪,不仅影响家庭生活,甚至可能会影响邻里关系。
 
网上曾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成都一位独居退休老教师因为有囤积障碍,总是爱捡垃圾回家,从传单到纸壳啥都有,房子被堆得满满当当。满当到什么程度呢?15位社工和志愿者在老人家中清理了3天,垃圾压缩车装了两大车,才将屋里的垃圾清理完。楼上的邻居说老人家有很大的腐臭味,自己家从来不敢随意开窗户,更担心会引发火灾,因为跟老人沟通数次无果,最后只能报警处理。
 
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图片为社工从老人家中清理出的垃圾(来源:成都商报)
 
你看,囤积障碍对我们的影响是不是还挺大的?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拯救有囤积障碍的人呢?
 
囤积障碍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创伤有关,比如受到家人、朋友和邻居排斥等,这可能是逃避心理痛苦的一种回避行为。因此,我们要从心理层面去了解和理解患者,千万不要斥责或者与他们争吵,也不要简单粗暴地丢掉他们囤积的物品,这样反而会加剧他们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导致囤积行为进一步强化。
 
此外,我们要及时带他们去医院就诊。目前在囤积障碍的治疗方法中,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和综合疗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这三种方法的疗效是比较肯定的。
 

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4
 

拔毛癖

 

拔毛癖也是一种精神疾病,被归类于冲动控制障碍中,患者主要表现为无法控制地拔掉自己的头发、眉毛、睫毛、腋毛或者阴毛,以至于身体相应部位出现明显的毛发缺少是不是听起来都觉得肉疼但是有拔毛障碍的人并不这么认为。
 
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浩然(化名)今年13岁,正在上初二,他说自己是从1年前起开始拔头发的,因为小升初的变化,自己变得很焦虑,偶然间发现拔头发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发泄,于是头发便成了他的替罪羊。每次拔完头发,他会觉得非常爽,心里非常轻松和满足。当时他想,反正头发还会再长,也就没当回事。
 
后来情况越演越烈,他每天拔头发的次数从1~2次逐渐变成10多次,甚至数十次,以至于全部头发几乎都要被拔光了,家长赶紧来带他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拔毛癖“。
 
看到这里,很多平时习惯拔胡须或是眉毛的朋友不淡定了,难道自己是“拔毛癖”?
 
如果你只是偶尔拔毛发,没有到失控的地步,不会导致对身心的伤害,或是没有“不拔心里就不爽”的感觉,通常不是拔毛癖。有拔毛癖的人对“拔毛发”的行为会上瘾,而且可能会因为失控的拔毛行为影响到颜值。他们通常在拔除毛发后,之前的紧张、焦虑、抑郁、悲伤、沮丧和孤独的情绪有所减少;而安心和放松的情绪有所增加。相信吸烟上瘾的人能感同身受~
 
这些小“癖好”其实是精神疾病,很多人患病却不自知!
 
敲黑板!拔毛癖这种精神疾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心理原因,一旦发现,最好尽快带患者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否则就不是拉低患者颜值那么简单啦~
 
你还知道什么奇怪“小癖好”么?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哦~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陈蓉蓉, 兰芬. 网络购物成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四川精神卫生, 2016, 29(4):5.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2019版)

[4]刘勇, 陈健芷, 宋琳婷,等. 囤积障碍的症状,诊断与治疗[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2):2184-2195.

 
本文来源:好心情互联网医院
本文作者:空谷幽兰
责任编辑:六六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养生保健参考作用,不能代替诊疗治病作用。如有身体不适,请根据自身情况到医疗机构诊治。

上一篇 : 什么焦虑人群在增多?如何学会“拒绝”焦虑!

下一篇 : 悲观焦虑,1 个方法改善你的消极情绪

最新图集

热读排行

牵起爱人的手能减轻心理痛感

栏目ID=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