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面临严峻挑战

发布于 2022-02-27 14:59:29 心理常识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亟待关注

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包括生物因素(遗传或外力致使大脑受损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其中,包括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等在内的社会因素影响很大,而儿童青少年是心理障碍的易感人群。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自2012年12月启动以来,经过长达近9年的科学研究,对73000多名6到16岁少年儿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分析,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面临严峻挑战。

图源网络,侵联删!

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性抑郁障碍占2.0%,这些都是儿童青少年中流行率最高的精神障碍。

 

调研结论显示:6~11岁样本人群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强迫症和分离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12~16岁样本人群中,重性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恐惧症和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率较高。

专家建议:

当孩子出现以下2个信号时,要考虑精神障碍和及时就医:

第一,如果一个孩子的情绪、行为表现跟他的年龄、受教育水平、所处环境不相符合时;

第二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给孩子自己、家长或者学校造成持续的麻烦和痛苦时。

 

提高儿童精神疾病知晓率

不少研究表明,精神障碍可从儿童青少年期延续至成年期,从一级预防的角度看,对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进行筛查、识别和早期干预,对成年期的精神健康意义更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教授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教授表示,如果我们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到了80%的话,那大部分孩子可以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除了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早知晓率,更重要的是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病耻感问题。

 

「病耻感」延误早期治疗时机

由于患者和家属均存在「病耻感」,担心受人歧视,很多家属不能正视现实,不能面对甚至不敢承认患者患病的事实,抱着侥幸心理,找出各种原因和证据否认、拖延或掩饰病情,甚至有的明知患者有精神疾病,却避重就轻,不及时就诊治疗,缺乏科学态度,找一些迷信的方法治疗,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增加了治疗难度,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

 

无论是何种原因产生的「病耻感」,都可能让患者采取社会退缩、隐瞒疾病、自行停药、拒绝就医等消极行为。

 

其实精神疾病是脑病的一种精神表现,如同感冒、发烧一样属于疾病的表现形式。患感冒不会被人歧视,而精神疾病的患者也同样不应该受到非议。希望公众们意识到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这是一种偏见!

 

精神卫生健康需要共同建设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心灵上的抚慰和帮助,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对精神障碍患者采取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多倾听和陪伴,相信青少年患者一定能走出精神障碍的阴影。

图源网络,侵联删!

精神疾病患者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经过正规治疗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完全康复。

 

加大精神疾病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是消除歧视和偏见、减轻病耻感的关键。能够唤起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对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有一个高度的重视。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脑健康新视野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养生保健参考作用,不能代替诊疗治病作用。如有身体不适,请根据自身情况到医疗机构诊治。

上一篇 : 现代都市人常见的病态心理特征

下一篇 : 孩子焦虑了,怎么办?

最新图集

热读排行

牵起爱人的手能减轻心理痛感

栏目ID=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