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这么想要「抱抱」

发布于 2024-07-08 11:20:58 心理常识

 

 

为什么我们这么想要「抱抱」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和人「拥抱」过了?


有时我的来访者会问我,「你能抱抱我吗?」即便我能真切地感受到 Ta 热切的需要,甚至感受到自己想要满足他们的冲动,但很遗憾,作为一名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拥抱来访者是不太被鼓励的。


刚开始接心理咨询的时候,我其实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只是听从前辈们的教导——要尽可能保持中立和客观,要保持咨询的边界,要去理解来访者通过这样的诉求在表达什么。这些都很有道理,但似乎不能完全说服我。

 

一直到我联系到人类从出生那一刻起对「拥抱」的渴望,从「抱持」和「涵容」的角度理解拥抱的意义,我才终于听懂了来访者在说什么,而心理咨询又在做什么。

 

 

 

01

从出生那一刻起的宝宝,就在渴望「抱抱」


我所能想到的人类体验到的第一个「拥抱」,应该是在母亲子宫中的感觉,而出生之后第一次拥抱,是被襁褓包裹起来的感觉。
一个婴儿刚刚降生的时候,简单清理之后,护士会尽快用毯子把婴儿包裹起来放在母亲身边。这个襁褓除了物理上保暖的作用之外,在心理上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恰恰是我们在心理咨询里经常提到的「抱持」和「涵容」。

1. 抱持

襁褓提供边界的感觉,类似于子宫的作用。婴儿在母亲子宫里生活的九个月,子宫提供了柔软有弹性的边界,对宝宝来说是熟悉的、安全的。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宝宝从这个温暖、安全又熟悉的子宫突然来到这个陌生未知的世界,通过狭窄产道离开母亲身体那一刻想必是极度恐惧的,Ta 很可能觉得自己就要死掉了、湮灭了。
为什么我们这么想要「抱抱」图:Unsplash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奥托·兰克曾经提出过「出生创伤」的概念,描述由于母体在生产时的震荡对婴儿造成心灵上的恐惧及痛苦,这些可怕的体验令人类有着回归母体的愿望。这应该是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面临的第一次分离焦虑,第一次死亡威胁。

所以这个时候非常需要襁褓提供一个相对柔软有弹性的边界,让婴儿的身体碰到之后有一个明确的回应,就像回到子宫里一样。当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是凝聚在一起的,或许那种原始的要散架的恐惧就可以被缓解。


2. 涵容
襁褓缓冲自发的攻击性,保护孩子不被自己伤害,类似于羊水的作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婴儿一生出来会大声地哭,还会用力地甩胳膊蹬腿,「张牙舞爪地」很容易抓伤自己的脸。

这时用襁褓把孩子紧紧包裹起来,是在缓冲 Ta 自发的攻击性,避免伤害到自己,让宝宝觉得自己的力量踢在襁褓上有回应,更重要的是似乎这种攻击性能够被接受,被消解,不会摧毁或者伤害什么。

襁褓提供给婴儿的这两种体验,就是我所理解的抱持和涵容,它是婴儿适应这个新世界必要的过渡阶段,也是「拥抱」的本质。襁褓可以视为子宫的替代品、婴儿的第一个象征性母亲,提供了新世界第一个拥抱的体验。

 

02

我们一生都在渴望「拥抱」


对拥抱的需要,在身体和情感上对抱持和涵容的需要不只存在于出生时刻,在未来的生活里一直持续存在。

其是在早年,从比较传统的父母形象来说,「慈母」角色提供的功能类似于羊水的涵容,温柔地回应和安抚孩子的情绪和需要,用爱怜、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轻柔地抚摸孩子的身体;「严父」提供的更像是子宫抱持的感觉,设立边界和规则,同时也为母亲提供支持。这是我所理解的父母在心理上拥抱孩子的方式。

理想情况下,如果发展顺利的话,个体可以内化这种抱持和涵容的功能,慢慢学会自己安慰自己,即便没有人在身边,也可以利用内在的父母来拥抱自己。

反之,如果这种需要没能被很好地满足,很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无法处理内在淹没性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这么想要「抱抱」
图: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有的人可能会习惯性地抓住一些人或关系来寻求连接,比如强迫性的看微信、翻朋友圈,时不时看看有没有人发消息给自己,好像无法独自面对自己混沌的内在世界;

有的人可能表现得类似于「讨好型人格」,似乎很擅长倾听和安慰别人,其实只是希望自己能够被这样对待;

很多人布置房间的时候,喜欢把床放在角落里,最好远离走廊和门,或许也是无意识地给睡眠中的自己提供类似襁褓的空间;

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窝在角落里,用胳膊把自己环抱起来哭泣,绝望地自己来拥抱自己......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能都和被抱持和涵容的体验有关。

很遗憾的是,天下没有理想的父母,大多数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抱持和涵容。如果这些缺憾引起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你的现实生活,那或许你可以考虑心理咨询。

 

03

无法用身体来抱你,但我在咨询里做的一切都是在「拥抱你」


我认为心理咨询起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够提供抱持和涵容的体验。

虽然我没有办法真的拥抱我的来访者,但我会提供情感上的抱持和涵容,提供一个「象征性的拥抱」——那就是稳定的咨询设置和共情性的倾听和理解。

咨询设置更多提供的是抱持的感觉,类似于子宫、父亲的角色。动力学的咨询要求每周至少一次固定时间地点的会谈,但这 50 分钟之外,不鼓励有事务性之外的其他交流,也不能有双重关系。

这种严格的设置本身就是想创造出一种安全、稳定、有边界的感觉,像一个隐形的框架一样把咨询空间支持起来。不管你这一周如何度过,你心里都很踏实地知道,咨询师有一个时段是属于你的,你内心发生的一切都可以被放在那个空间里去言说和讨论;不管发生什么,咨询师都在那里等你。

你可以挑战、晃动咨询设置,但咨询师会尽力保持好这个框架,让你安心地折腾,在折腾中看到自己。
为什么我们这么想要「抱抱」图:心灵捕手

咨询师对情绪的倾听和共情更靠近涵容的感觉,类似于羊水、母亲的角色。

一提到情绪,很多人都会问「如何管理或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不是很喜欢情绪管理这个词,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逻辑:似乎我和情绪之间是对抗的关系,需要获得更多的能量或者技巧去压制它,避免让它占上风。


情绪不是需要被管理或者控制的,它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和它合作,尝试解译它试图传递出的信息。但准确的诠释和理解并不容易,当一个人处在痛苦又混乱的情绪中时,非常重要的是这些体验首先能够被涵容。

在咨询中,当来访者感觉到不管什么样的内心体验都被欢迎和鼓励呈现出来,那些压抑已久的感受就会更容易流动起来、靠近意识层面;
当来访者这些复杂的、混乱的甚至阴暗的、碎片化的体验能够在互动中逐渐通过语言准确和鲜活地描述出来,被咨询师尽己所能地听到、澄清、回应和理解,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抽象的拥抱一样:咨询师慢慢地靠近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包裹住那些焦虑、恐惧、愤怒、委屈、羞耻、挫败。

在未知强烈的情绪风暴里,咨询师不否认、不逃离、不反击,对来访者来说会是非常治愈性的体验,也可以逐渐地内化这种功能。
为什么我们这么想要「抱抱」图:心灵捕手

所以好的抱持和涵容应该像生命最初子宫和羊水共同提供的环境一样,温柔地承接着对方,让 Ta 能够自然放松地流动,也能感受到边界的保护。

话说回来,想做个这样的「好子宫、好襁褓、好父母」,提供高质量的抱持和涵容并不容易(所以咨询才需要付费呀),所以咨询师需要在日复一日的受训、治疗和临床工作中修炼自己。

而这种养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分离,孩子总要出去自己闯世界的,好妈妈就是要带着祝福和不舍送孩子们离开呀。但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经历的这个过程弥足珍贵,你的头脑可能不会记得你的养育是不是足够好,但你的身体和体验一定记得,也只有带着新体验的新理解才能带来自然而然的改变。

最后,我想对我的来访者们说:「我听到了你的痛苦,好像内在那些无法消化的感受要把你淹没了,你很需要一个拥抱。很遗憾,我无法用我的身体来拥抱你,但我在咨询里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拥抱你。」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养生保健参考作用,不能代替诊疗治病作用。如有身体不适,请根据自身情况到医疗机构诊治。

上一篇 :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取悦症(你有吗?提供克服取悦症的方法)

下一篇 : 心理健康科普小知识——10个心理学小知识

最新图集

热读排行

牵起爱人的手能减轻心理痛感

栏目ID=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