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多少会中风?医生怒斥:高血压给过你3次机会,有人全不要!
发布于 2024-05-31 22:15:53 大众保健
发布于 2024-05-31 22:15:53 大众保健
三年前老刘查出来高血压,但没放在心上,酒照喝,也不规律服药监测血压,还是个暴脾气,经常骂骂咧咧。前两天老刘就开始口齿不清,早上起来直接摔倒在地,无法动弹。
到医院做了ct发现是脑出血,血压更是高达193/105mmHg。医生听完情况,真是又惋惜又生气,惋惜他才47岁,就面临致残致死的风险,生气他平时不注意,高血压给过他机会,但完全不珍惜!
高血压离脑出血有多远?根据中国高血压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预估为2.45亿,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达到4.35亿。
然而,成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也就是说一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没有治疗,绝大部分人都控制不好血压。
虽然高血压是个“悄无声息”的慢病,但血压升高只是第一步,后面紧随而来的才是真正杀手。2017年,血压升高“杀死了”254万中国人,其中95.7%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
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管壁发生变性、缺血、坏死、微小动脉瘤形成等病理改变,好比一条破旧的橡胶水管,当水压剧烈升高,脆弱的管壁无力承受,发生破裂,引发脑出血。
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起床过猛、运动过度、用力排便,都有可能诱发脑出血。
如果出现下面症状,还伴有高血压,就要注意了:
突然剧烈恶心、呕吐,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
突然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口齿不清;
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眼歪口斜;
突然行走困难,头晕,身体不稳。
高血压的3次活命机会 警戒线《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确定临床上高血压诊断界值仍为诊室非同日3次测量≥140/90mmHg。然而,高血压真正的警戒线应该是120/80mmhg,超过这个数字、未到140/90mmHg,统称为正常高值,也就是“高血压前期”。
在这个血压区间,虽然不算是高血压患者,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已经较健康人群大大提升。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
危险线根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临床按血压值范围确定了3个危险级别:
一级轻度:轻症阶段,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周~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二级中度:高压在160~179mmHg浮动,低压也在100~109mmHg之间,应立即启动药物干预。
而老年人身体情况复杂,根据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高血压药物治疗时机及目标值要分年龄看待。
三级重度:高压≥180,或低压≥110,会引发各大身体器官病变,必须马上进行专业干预手段并密切随诊。
不管年龄如何,只要被确诊为二级高血压,就有较高危险,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要注意。
生死线血管对能承受的压力也有极限,一般血压值达到或超过250/140mmHg,很可能直接触发脑出血等心脑血管急症,造成猝死。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突然说“我头痛得厉害”,然后就瘫倒在地上,血压高达300/190mmHg,几小时后被宣布死亡;死因是枕部出血性卒中。
去世前年11月,罗斯福的血压就达到250/150mmHg,控制不良的血压最终导致他的死亡。
高血压保命秘籍 01/按时吃药按时吃药是生命的第一道保护防线。高血压是“定时炸弹”,血压可能因为一点诱因就突然升高,从而导致血管破裂或中风。尽量使用药效较强、药效维持时间长且平稳的降压药物。
02/适度运动科学运动能够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预防并控制高血压。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等低强度运动,降压更安全。
03/合理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谷物和瘦蛋白。同时,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限制咖啡因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也是防止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04/戒烟戒酒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而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抽烟、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
05/控制情绪情绪是健康的开关,当情绪出现波动时,血压自然也会随之升高,容易诱发高血压性脑出血。保持心情舒畅,丰富自己的爱好,少熬夜、规律作息,都是控制情绪的良方。
一旦发现自己有高血压脑出血症状,千万别想着缓一缓,抓紧去医院,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中国高血压脑出血多学科诊治指南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展望及要点解读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常笑健康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养生保健参考作用,不能代替诊疗治病作用。如有身体不适,请根据自身情况到医疗机构诊治。